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
高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干预:
Developmental心理学因素: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,自我意识高涨,独立意识日趋强烈,但思维的成熟度不足,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性,容易冲动。意志品质不坚定,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。这一时期身体和生理已接近成年人,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,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力;情绪动荡、偏激,容易激动、兴奋,也容易发怒绝望 。
家庭因素: 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有深远影响。在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里生活学习,或是父母采用溺爱型、放任型、专制型等不正确的教养方式,都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。父母的过高期望,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学生身上,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。调查显示,在家感到无聊,父母不加干预的高中生占45%,能够在家中畅所欲言的仅占41%左右 。
学校因素: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,学校围绕高考指挥棒开展教学活动,只重视学习成绩,没有做到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学校生活枯燥无味,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。调查发现,认为老师不会理解学生的占45%,不希望老师家访的占65%。同时,学校缺乏心理干预机制建设、技术培训和师资配置,更缺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价值理念的教育和铺垫,导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熟视无睹,放任自流 。
社会与环境因素: 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,良莠不齐的外部世界,中学生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,往往是取其精华、吸其糟粕。因此,高中阶段必然是学生心理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。加上网络文化的影响,部分青少年容易被不良信息和价值观影响,形成扭曲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。
自我调节技巧
情绪管理方法:当遇到不良情绪困扰时,可以通过 呼吸放松法(吸气4秒,屏息7秒,呼气8秒),每天练习5分钟,帮助减轻焦虑 。也可以通过负能量发泄,将心中情绪通过图画、写作或与朋友聊天的方式表达出来 。 音乐调节也是有效方法,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,解除肌肉紧张,消除抑郁、焦虑、紧张等不良情绪 。
思维转换与认知重建:学会思维转换,认识到 “没有最糟糕的事情,只有最糟糕的看法” ,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,就能改变应对方式,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 。当追求目标达不到时,可以采取补偿法,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,这样既能通过这一成功补偿那一失败,又能从失败中解脱出来,减轻内心苦闷 。
行为调整策略:通过鼓劲法,学习中遇到难题不是消极气馁, 而是鼓足勇气和干劲通过努力去获得成功 ,这有助于培养自信心 。
他人支持系统
家庭支持: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说话,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,让孩子敞开心扉,不做过多评判 。同时要做到宽容与约束并重,平等对待孩子,在宽容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约束,避免过分溺爱或过分严格 。家长也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,接触社会,在开放空间里尽情舒展身心,参加社会公益活动,培养完善人格 。
学校支持:教师应该巧妙暗示, 树立学生自信,以真诚的微笑、关切的眼神、鼓励的话语等方式向学生巧妙暗示,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。 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,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,通过积极克服困难,进行自我约束、自我调节、自我教育,锻炼意志品质 。
同伴支持:可以建立学习同盟,与2-3位同学组成互助小组,共同面对学习压力 。遇到烦恼时,找朋友倾诉,避免心理压抑,这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之一 。
专业帮助与干预
当自我调节和他人支持不足以解决问题时,寻求专业帮助是明智的选择:
心理咨询服务:大多数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,配备专任心理教师,面对全体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,使学生了解、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出现心理障碍时的干预方法 。许多地区也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(如 400-161-9995),提供24小时专业支持 。
心理危机干预:学校应建立”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研判、早预防、早干预”的预警机制,成立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”学校、年级、班级、朋辈”四级预警网络 。对出现高危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,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。
医疗专业干预: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,可能需要专业医生的治疗,如患有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或精神病性障碍的学生,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恢复健康 。